云南省2024/25榨季生產于5月22日落下帷幕。
來自云南省農業農村廳的一組數據:2024/2025年榨季,云南糖料蔗種植面積在歷經十年下滑后,首次實現6.8%的同比增長,蔗農收入近100億元。這不僅僅是一個產業周期的回暖信號,更是一場由科技賦能、全鏈協同驅動的“甜蜜”振興。
云南糖業,正以其堅實的步伐,探尋一條高質量發展的道路。
科技與政策雙輪驅動,蔗田重煥生機
產業的根基在田野,蔗農的信心是晴雨表。此次種植面積的“止跌回升”,首要歸功于市場與政策的雙重激勵。穩定的糖價維持了市場的熱情,而良種良法補貼等精準政策,則為這份熱情加上了“穩定器”和“助推器”,讓蔗農“種得放心、種有錢賺”。
然而,真正的深層動力,源于農業科技的扎實落地。當“云蔗08-1609”等優良品種覆蓋率高達96.7%,當脫毒健康種苗在廣袤的蔗區推廣,我們看到的不僅是產量的保障,更是對病蟲害與干旱等自然風險的有力抵抗。這標志著云南甘蔗種植正從“靠天吃飯”向“靠技增收”轉變。同時,超過100萬畝的機械化深翻與日益普及的聯合收割機,正將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,不僅提升了效率,更吸引著新一代農業從業者,為產業注入了長久活力。
這片紅土地上的甘蔗,不再只是傳統的作物,而是現代農業技術精心培育的碩果。
提質增效,榨出“中國第一甜”
如果說田間地頭的豐收是振興的序曲,那么加工端的突破則是華彩樂章。
2024/25榨季,云南在甘蔗入榨量和產糖量增量上雙雙位居全國第一,這固然可喜,但更值得稱道的是其含金量十足的“13.35%”–全國最高的平均產糖率。
這一數字的背后,是云南甘蔗種植與制糖生產的極致追求,是產業鏈協同與技術升級的必然結果。它意味著用更好的甘蔗,產出更多的糖,企業的效益和市場競爭力得到根本性提升。這不僅刷新了云南糖業自身的歷史紀錄,也為全國制糖企業做出了表率作用。
云南糖業的“甜”,已不再僅僅是產量的甜,更是效率和品質的甜。
“吃干榨盡”,一根甘蔗的價值裂變
衡量一個產業是否現代、是否有前景,關鍵看其價值鏈的廣度與深度。云南糖業的遠見在于,它早已不滿足于“一根甘蔗只產一塊糖”。通過大力發展循環經濟,云南正在上演“一根甘蔗的價值裂變”。
從糖蜜到酒精、酵母,從蔗渣到環保餐具、生物質發電,再到廢液濾泥轉化為有機肥料反哺蔗田……一條“資源-產品-再生資源”的綠色循環產業鏈已然成型。這種“吃干榨盡”的模式,不僅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甘蔗的經濟價值,有效對沖了單一市場的價格波動風險,更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的統一。
讓傳統糖業“破圈”生長,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產業生機,也為地方經濟貢獻了更多元的增長點。
結 語
十年磨一劍,今朝試鋒芒。云南糖業2024/25榨季取得的成績,是一次系統性的結果。它始于蔗田,成于工廠,功在全鏈。展望未來,隨著脫毒種苗全覆蓋與機械化水平的持續提升,以及產業鏈的不斷延鏈、強鏈、補鏈,我們有理由相信,云南的“甜蜜事業”將更具韌性與活力。
可喜的情況不止于此,據海關統計,2024/25榨季云南進口境外甘蔗313萬噸,占全省入榨總量18%,同比增長近三成。這一布局提升了原料保障能力,助力云南蔗糖產業“上拓下延”,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新局面,打開未來更具深度的想象空間。
展望未來,云糖網編輯認為,云南蔗糖產業清晰的路線應該是:穩面積、提單產、強科技、延鏈條。從確保國家食糖供給安全的“保供穩價”,向追求更高附加值的“高質高效”轉變,是其發展的核心邏輯。
你認為呢?
注:以上內容僅為個人觀點,不代表任何機構!云糖網首發,歡迎留言交流指正!